*本文出自於「鋼琴演奏的理論與實際」 *李明蒨 Copyright 2002
一 、基本彈奏技巧中的正確手形
鋼琴彈奏者在彈奏時的手形是否正確,對於往後其手指在彈奏鋼琴時是否能夠靈活運用,有絕對性的影響。好的手形能幫助彈奏者對於所彈樂曲之音色有較憪準的掌握,而且適當的手形也可避免鋼琴彈奏者產生不必要的彈琴傷害。 鋼琴彈奏的正確手形,可以以如下方法自我調整。而且在不斷的彈奏練習中,仍須不斷地自我檢視,同時用心去感覺自已的手形是否已調整至最適當形狀。
(1)三點高度調整法 所謂的「三點」,指的是從指尖算起的第二、第三關節和手腕。這三點的高低位置配置,依次為第三關節最高、第二關節其次、手腕保持與琴鍵水平之高度。其造型是手心中空隆起,而手背則是呈小丘狀。 至於常見的錯誤手形,則是手指的第三關節呈凹下狀。以這樣的手型彈琴,容易造成粗暴與壓抑的強音音色。
(2)握蛋練習法 彈琴有無最佳手型,只要想像在手心處握有一顆生雞蛋而不會墜下、也不會捏破即可,同時常常練習之。檢驗手型有無在最適狀,也是這樣的作法。以想像的方式,想像自已手心握有一個雞蛋,即能使手心常常維持著隆起的空心狀,以利於鋼琴彈奏品質的維護。
(3)水瓢覆蓋法 鋼琴彈奏者要練就標準的彈奏手型,還有一法,即是將手掌翻過來讓手心向上,把此時的手掌想像成一個水瓢,將姆指以外的四個手指輕輕靠攏,即成就了水瓢之狀,而後翻手掌讓手心朝下。 此時那雙彈鋼琴的手就像一個覆蓋的水瓢。這就是標準彈奏手形了。
二、 手指的靈活運用
鋼琴所奏出樂曲,能否表達與詮釋其應有的精神與意涵,端視演奏者對於手指的控制夠不夠靈巧而定。由此可知手指的靈巧運用,對於鋼琴演奏的成功與失敗,具有何等的重要性。
相信每一位鋼琴彈奏者對此皆了然於心。只是絕大數都曾面對過手指實在不夠靈巧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手指跑得不夠快;或是雖快但卻快得不夠平均;要不然就是手指的力道好像施不上來;有些人的問題是,老覺得手指容易疲累而酸;或是覺得十個手指根本很難控制等等。
其所以如此的徵結所在,是在彈奏時手指的擺置並不恰當所致,其最大的病癥恐在於,以為「高抬手指」就能產生手指彈奏的靈活度,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其所以有此一誤,乃每一位鋼琴彈奏初學者大體都會被不斷求要把「手指抬高」。鋼琴老師對初學者(特別是小朋友)的這項要求,其目的應該是在於訓練初學者仍在發育中的骨骼與肌肉,使之能更獨立,更有力量。這就如同剛學走路的娃娃, 常被大人督促要多跑多動,以便於他們的小肌肉能發育得更健壯是同樣的道理。但肌肉更健壯,並不必然就會跑得更快更靈活,還須輔以其他技巧的訓練才能達到跑得更快、跳得更遠。彈鋼琴的手指,也是一樣的。當在「手指抬高」的訓練中,促使手指的骨骼與肌肉發育得更完整與健壯之後,必須進一步作各種各種手指觸鍵技巧的訓練,手指的彈奏才能靈活,這豈是一般所認為的「手指抬高」即「大功告成」了。
手指較靈活且比較容易掌控的觸鍵練習法,是所謂的「貼鍵彈奏法」。這個彈奏法是要將手指微微地懸擺在琴鍵上,手型保持標準,按照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觸鍵法,有時甚至要完全貼鍵。用這樣的方式彈琴,不僅讓手指容易放鬆,而且對於音色或音量細微控制,或是大跳音型乾淨度之呈現,都有事半功倍之成效。
三、音階練習與手指運用
音階的彈奏被視為訓練手指技巧的基本練習。美國鋼琴教育家伯恩斯坦(Seymour Bernstein)也同意這種說法,認為音階的練習,對手指的靈巧度是有助益的,應該要持續不間斷地練習。不過,對許多音樂學習者言,這樣的功課似乎被視為一項枯燥無趣的練習,而懶於練習,以致於上節所指出的許多鋼琴彈奏者手指不靈巧的問題,就如此產生了。
也許有人會問,音階彈奏練習到底和手指的靈巧有何關連呢? 音階彈奏最基本的要求是,於彈奏進行中,彈奏者必須仔細地聆聽其雙手所彈奏出來的音階是否夠整齊、夠平均。
(1)整齊度 除了左撇子之外,一般人的情況左手的動作通常會較右手來得遲緩,若不加以平衡的練習,則所彈出來的音階就會有不夠整齊之弊。因此一般的習琴者在練習音階彈奏時,應將耳朵的注意力放在左手上,並用右手配合左手的方式來練習。習之日久,則不僅使左手的獨立性與靈活性會增加,雙手整齊度也能獲得大幅度的提昇。
(2)平均度 其要求可藉以下幾種練習達成:
1‧彈出如「音粒」般的音色,促使每一音符平均、獨立,則須以「不圓滑」(non-legato)、「長斷音」(portato)的方式彈奏。不過在此項練習中,切勿彈奏過短(如staccato、staccatissimo)的音符。彈奏時手腕要保持水平不晃動的姿勢,同時手指不能過於抬高,保持放鬆的狀態,以及維持一個漂亮的手形,才能彈出所需求的音色。
2‧訓練指尖力度的平均,可以用斷奏、短斷奏(staccato、staccatissimo)練習法來訓練。此一方法在於求得每一個音符的長度與力度兩方面,皆始終是等量的。至於練習時的速度則需在慢板速度能夠彈奏平均的情況下才得以逐漸加快。在加快速度的過程中,手指仍需保持力度的平均。
3‧圓滑奏(legato、legatisimo)的練習,將上、下行音階想像為兩個長樂句,以連貫性的音樂想像,並且以手肘輔助手指移動,幫助圓滑奏的形成,或是藉強弱的變化,例如上行作漸強,下行作漸弱之強弱的變化,以增強圓滑奏的樂句表現。
四、 姆指的活化
有不少人鋼琴彈琴者有手腕肌腱受到傷害之苦,其所以如此的主因是在彈奏鋼琴的手指過於緊繃所致。彈琴時手指過於緊繃,不但阻礙了彈琴的流暢度,還可能會造成心理緊張而產生的壓迫感,更糟的是造成手腕肌鍵炎,可能會進一步影響鋼琴演奏的生涯,不能不特別注意。
鋼琴彈奏時手指過於緊繃,主要原因在於我們對姆指和其他幾個手指之間的關連性認識不夠。如能瞭解姆指和其他幾個手指之間的關連性,找到如何擺置的關鍵點,去除造成阻礙鋼琴彈奏順暢的源頭,則不但在往後的學習上會無往不利,也不致造成肌腱受到傷害的困擾。
(1)姆指與食指應呈一平行地擺放,虎口形成一U字型。 姆指的不當姿勢擺放常常是造成手指緊繃的主要原因,大部份的錯誤姿勢,不外是姆指內彎和外彎,而正確的姿勢應是保持放鬆的直線狀。至於虎口則保持U字形。食指與姆指呈平行。姆指呈現自然放鬆的直線狀,如此即能進而幫助其他手指也能放鬆。
(2)找到姆指第三個關節,彈奏時姆指的三個關節始終不費力地保持一直線,姆指在彈奏過程始終保持放鬆,與琴鍵則保持水平狀態。
(3)當彈奏黑鍵時,姆指可略向外彎曲,以求精確的觸鍵,並且避免滑落,此外皆保持放鬆直線狀。
(4)盡量不以姆指彈奏黑鍵,此原理來自巴洛克時期的鍵盤演奏家,當時的鍵盤演奏家一般不太使用小指與姆指彈奏,因為此兩指較短小,認為不好掌握,承傳至今秉持傳統的歐洲學院派仍依此理遵循,作為鋼琴彈奏技巧的參考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