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g 15 Tue 2017 13:00
節奏感≠打拍子,如何培養孩子的節奏感?
- Aug 10 Thu 2017 22:43
圓舞曲之王:約翰史特勞斯
圓舞曲之王:約翰史特勞斯
今天上課時,學生把約翰史特勞斯聽成"約翰史特老師",讓我笑了一下,還寫了注音跟他說發音錯誤了XD
- Aug 05 Sat 2017 11:31
為自己學鋼琴
學琴真的不嫌晚,學了琴就加油,希望每位學生彈琴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其他人期待,自己壓力也會大。
小時候常聽到學琴的家長碰到另位學琴的家長,都會詢問小朋友學琴幾年了?檢定到第幾級了?其實長大後我發現那不是最重要的,重要你小孩學琴過程快樂嗎?我自己這邊學生有些是小時候被逼著學,後來有陰影連琴都不碰,高級程度直接降到約中級初,長大了因為被某些事觸動學琴才來學..,甚至聽到其他人小時候被逼著彈,後來看到鋼琴就討厭
- Jul 27 Thu 2017 23:08
當家裡的鋼琴泡水了,該如何處理呢? (轉,稍微改編)
鋼琴若只是淹到腳踝(約踏板的高度),尚不需送廠維修。
水退去了,就趕快把下前板打開(下方有卡榫裝置,往上頂開拉出板子即可),將內部通風、底板擦乾,在下前板開啟的狀態下用電扇或使用乾燥管兩天,待底板乾燥及內部濕氣去除即可。
- Jun 17 Sat 2017 19:31
當代時期 (第四篇)
- 當代時期 (Contemporary西元1900~今年)
二十世紀的作曲家致力於譜創新聲、追尋新觀念。這是音樂上的實驗時期,在和聲、調性、音色、曲式、觸鍵上都作多方面的嘗試與創新。
- 當代時期的音樂特色:
- 利用音群或音堆製作不協和的音,以表達適當的情感。
- 不協和的對立。
- 用兩個或多個調同時進行。
- 複雜且不規則的節奏,增加樂曲的變化。
- 十二音列,強調八度音裡的十二個音同等重要。
- 著名音樂家:
- 德布西 Claude Debussy (法國 1862~1918)
- 拉赫曼尼諾夫 Sergei Rachmaninoff (俄國 1873~1943)
- 荀白克 Schoenberg (奧地利 1874~1951)
- 拉威爾 Maurice Ravel (法國 1875~1937)
- 巴爾托克 Bela Bartok (匈牙利 1881~1945)
- 史特拉汶溫斯基 Igor Stravinsky (俄國 1882~1971)
- 浦羅高菲夫 Serge Prokofiev (俄國 1891~1952)
- 亨德密特 Paul Hindemith (德國 1895~1963)
- 蓋希文 George Gershwin (美國 1898~1937)
- 柯普蘭 Aaron Copland (美國 1900~1990)
- 卡巴烈夫斯基 Dmitn Kabalevsky (俄國 1904~ )
- 蕭斯塔高維契 Dmitri Shostakovich (俄國 1906~1975)
※在這個現代時期中,音樂的風格發生了巨大而多樣的變遷,在旋律調性和節奏上所表現出來的新觀念,使人耳目一新。(轉)
- Jun 12 Mon 2017 16:26
浪漫時期 (第三篇)
- 浪漫時期 (Romantic西元 1820~1900年)
在浪漫時期中,圓舞曲、即興曲、敘事曲、浪漫曲、夜曲......等都不斷的大量出現,在這段時期中,音樂的新形式紛紛出現,國民歌謠音樂如波蘭作曲家蕭邦所作波蘭舞曲、馬厝卡舞曲及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所作匈牙利狂想曲,亦多可見。浪漫派音樂的最大特徵是音樂與文學的密切關聯,如標題音樂中的“ 交響詩 “,舒曼的“歌曲”,華格納的”樂劇 ”,孟德爾頌的”無言歌 ”等,都與文學結下不解之緣,而浪漫時期的音樂常常包含了熱情的,充滿個性的旋律,以及和聲的色彩。音樂中的色彩也藉著鋼琴的改進而大為強化。
- 浪漫時期的音樂特色:
- 個性表現:大作曲家各有獨特個性表現於各家作品中,風格和趣味大有區別。
- 情感表現:十九世紀的音樂,隨時隨地都可聽到作曲者的個性、靈感和情緒。
- 國民樂派:在十九世紀後半葉,國民樂派音樂有很顯著得特徵,作曲者感覺到本國鄉土風情的重要,作曲多以本國民謠為中心。
- 浪漫時期可說是歐洲樂壇人才最盛的時期,音樂家和音樂作品都比以往更多,是音樂藝術登峰造極的黃金時代。
*著名音樂家: